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要“持續營造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。”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為各類經營主體厚植投資興業沃土,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。近日,《中國營商環境發展報告(2025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正式發布,為觀察我國營商環境建設進展提供了重要途徑。
多年來,我國立足國情社情,借鑒國際經驗,在營造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,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營商環境建設道路。《報告》突出中國特色、重視國際可比、緊扣企業關切,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進步作了集中展示。
(一)集中展示了我國改進提升營商環境的顯著成效。2024年是實現“十四五”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,也是營商環境建設繼往開來、縱深推進的重要一年。《報告》介紹了我國營商環境建設的重點舉措和落地效果,充分運用擺數據、舉案例、設專欄等方式增強內容的豐富性和生動性,通過“小切口”具象化展現我國營商環境建設的生動實踐。
(二)集中展示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重點舉措。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,需要匯聚各方面合力共同推進。《報告》總結了我國在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、依法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、優化涉企服務等方面的改革舉措和總體成效,介紹了在解決經營主體痛點難點、幫助各類經營主體降本增效方面邁出的新步伐,提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思路框架。
(三)集中展示了我國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。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,中國打造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決心不會變,一視同仁為外商投資提供優質服務的政策不會變。《報告》全面介紹了我國對標國際一流水平,在加快破除市場準入壁壘、實現更多領域公平開放等方面作出的積極努力,展示出我國繼續深化改革、擴大開放的信心決心,彰顯了歡迎各國企業把握機遇、投資中國的開放姿態。
《報告》注重回應經營主體關切,聚焦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改革,總體看有以下四方面亮點,可以概括為四個“突出”。
一是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,突出改革導向。通過深化改革打通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,是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任務。《報告》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,介紹了各有關部門發揮優化營商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,實施的一系列宏觀政策和微觀舉措。例如,圍繞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,介紹了有關部門在促進技術要素轉化、釋放數據要素潛能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政策舉措。又如,圍繞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,介紹了在深化公平競爭治理、完善招標采購機制等方面采取的措施,體現了打通制約經濟循環堵點的政策取向。再如,圍繞深入推進依法行政,介紹了有關部門改進和創新監管執法方式,貫徹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理念的成果。
二是以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為牽引,突出效能提升。優化政務服務、提升行政效能,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。《報告》介紹了有關部門圍繞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合力攻堅的各種努力。例如,在進入市場環節,介紹了通過流程再造和數據共享,推動實現開辦餐飲店、開辦運輸企業等“一件事”集成辦理,大幅提高企業開辦便利度的情況。又如,在企業退出環節,展示了有關部門通過改革引領和數字賦能,推動企業破產信息核查、企業注銷等“一件事”落地,著力解決企業“退出難”的新做法。
三是以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為主線,突出企業有感有得。營商環境好不好,企業感受最為直觀。《報告》將企業滿意度、獲得感作為檢驗營商環境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,按照企業從設立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,從進入市場、要素保障、經營環境、糾紛化解、企業退出等5個方面,闡述了2024年各領域政策舉措及惠企利企實效。對企業關注度高、惠企效果明顯的政策舉措,通過政策專欄形式予以詳細解讀,進一步擴大政策知曉度和覆蓋面。
四是以“制度—執行—效果”為邏輯,突出落地見效。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舉措能否充分發揮作用,關鍵在于政策的具體執行和落實落地。《報告》對每個具體領域按照“制度—執行—效果”的邏輯介紹進展成效,直觀、系統地介紹從政策文件出臺到落地的全過程。為更好體現政策效果,《報告》展示了一批地方創新實踐案例,使用了超200項結果性數據,以具體、鮮活的方式呈現營商環境改革成效。
“營商環境只有更好,沒有最好”。新時代新征程,我們要緊緊錨定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目標,聚焦經營主體關切的突出問題和訴求期盼,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加快改革步伐,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續改善營商環境,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助力。
——完善現代市場體系,營造公平高效的市場化營商環境。強化市場激勵、暢通要素流動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、增強微觀經濟活力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。新征程上,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更好發揮政府作用,加快建設高效規范、公平競爭、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,大力破除經營主體反映強烈、民眾密切關注的市場準入壁壘,保障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、公平參與市場競爭、充分釋放創新活力。
——深入推進法治建設,營造公開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。近年來,我國營商環境制度體系不斷完善,一系列涉企法律法規陸續出臺,為各類經營主體創造了良好法治環境。新征程上,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經營主體新訴求,需要進一步發揮法治固根本、穩預期、利長遠的保障作用,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改革全過程,把平等保護貫徹到立法、執法、司法、守法等各個環節,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立法,進一步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,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,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,讓各類經營主體放心投資、安心發展。
——加快推進制度型開放,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營商環境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,“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,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,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”。我國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,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。新征程上,需要加快國內制度規則與國際接軌,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、規制、管理、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;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,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、資質許可、標準制定、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國民待遇;進一步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,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各國投資者深耕中國提供更大空間。